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中国美学

      美学二论

      分享到:
      2010-01-22 15:19:01

        美之于世界人生,如春风化雨,不着痕迹。但若具体论某事物之美学意义,个人觉得应该从该事物对于他事物的影响、作用,他事物对本事物的反应、反作用等来论。而哲学、文学作为描述、表达事物的一种方式,既为事物的载体,又可映射事物之美学意义。因此,这里小论诗歌、哲学之美学意义二种,姑且为二论。
        一·《诗经》起兴手法之美学意义
        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其在文学及文学史上的价值前人之述备矣,勿须多论。这里我们想试图找到的,是《诗经》的创作手法之一起兴—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义。
        所谓“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详细言之,“兴”即是诗人先见一种景物,触动了他心中潜伏的本来的心事或者思想感情,所发出的歌唱。如此这般的触景、对物生情,对于人情来说,是自然而然的。我们重游故地,我们登临山水,我们接触到一个与自己生命曾经共同前进的东西,都会因景因物而生情。但是如果产生了具体的表现形式,比如文学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到景物因情而灵动,甚至有了生命力。正如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正如辛稼轩的一句妙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如果要举例子,当然要首推《周南·关雎》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是形容水鸟雌雄和鸣的象声词。雎鸠,水鸟名。相传这种鸟雌雄情意专一。我们可以猜想,歌《关雎》的那位君子,看到河洲上水鸟雌雄鸣和求偶,因此联想到自己及自己心爱的女子,都是独守空帷寂寞,心下不由得油然而生种种欲说还休的念头。
        要说《关雎》对于景物的描写只是点到而止,那么《邶风·燕燕》篇则是真正作到了景与情的完全交融。诗歌的情节很简单:妹妹远嫁,哥哥去送行。正在执手相看泪眼之时,天空飞来了燕子。此物最有情义,送别双方见到此场景,焉能不悲?于是哥哥就唱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马上就要看不到你了啊,所以“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所以“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这里的燕子,来回的在送别的天空一会儿向上飞,一会儿向下飞,一会儿振振羽毛,一会儿上下鸣叫,好似精卫般痛苦,仿佛它也通灵。而兄妹骨肉离分的痛苦的情感,也在燕子的翻飞振叫中一写无遗。恰好使我想起了南宋词人史达祖自度名篇《双双燕》中的几句:“差池欲往,试入旧巢相并。”,“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双双燕》、《燕燕》都借描写燕子而起兴,且其中神态、意趣如此相近,异曲同工乎?
        翻遍诗三百,多见这样因景物起兴的。而且很多起兴的句子,都具有很自然或者很苍凉的美,并且与全诗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例如“蒹葭苍苍,在水一方”,“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而因起兴而托出来的句子,大都真挚,有的甚至惊人,为后人所不能道。特别有《陈风·衡门》篇,读毕不禁鼓掌:“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在这首诗里,我仿佛看到了鼓盆而歌的庄周先生,扪虱而谈天下的王猛先生等等狷士。
        叔本华说:“原来意志作为真正的自然之物,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独立的东西。”(《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在人与人之间相对独立的意志下,在文化背景不尽相同的历朝历代里,我们如果说《诗经》的“兴”的手法,在美学上对于后世有什么影响,似乎有点牵强。不过我们可以借助文学史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看待诗歌。我们可以从创作手法里,看到诗经“兴”的手法在后世诗词中里的影子。比如辛稼轩《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比如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此上两句,都是未入情而先入景的句子,正好似诗经中“起兴”的句子。
        而且,我们更可以看到情与景的完美结合的千古名词名句,如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如黄仲则的名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西风、碧树、星辰、风露,大自然的一景一物,无不被诗人看作自己情感的寄托物或者宣泄物而剪裁入诗,而这一景一物,也因诗人之情感而生动,真是尽得《诗经》起兴手法之风骨。
        “兴”,这种诗歌创作的独有手法,早已化在诗歌里面而不着痕迹,并且在中国,从《诗经》始,如果诗歌的生命无穷,“兴”也将会渐至无穷。
        二·老庄哲学之美学意义
        曾经有学友问我:“老庄哲学到底在什么地方体现出它的美?”我答之曰:“当在他们所谓的宇宙无极、鸿蒙之初的混沌里。”现在想来,其实就一个字或许可以蔽之:空。
        空,听来很玄,其实是实在的。在客观世界里,肉眼可见,徒手可触摸。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比如,我们房间里的一桌、一椅、一床、一灯,都是实际存在的物件,就好象上面那句话中所谓的“万物”,但是为斗室所容,这斗室,就是包容这“万物”的“道”,而这斗室的容纳空间,即为空。老子又说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正如无星无月的夜晚,天是一墨如洗,仿佛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但是我们都知道天上深藏着云、气、星等无穷无尽的物质。
        在主观或者内心世界里,“空”是老庄所认为的应该达到的境界。如老子所谓“如婴儿之未孩”,庄子所谓“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诚之然。仿佛记得《黄帝内经》里面有两句:“潜心静气、内观脏腑。”这可为内心世界达到“空”的最好诠释——一个人眯着眼睛什么都不想,或者什么都在想,静止得如同一段枯木。在这静止中,天、人达到所谓合一,,外在的“空”与内心的“空”产生了共鸣。
        众所周知,老庄哲学对于中国历史、社会影响深远。因此,“空”这一美学概念,也随着哲学的传播而在人心中潜移默化。《文心雕龙》说:“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这所谓艺术创作上的“神思”,正是艺术创作者齐物与内修的统一,正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正是老庄“空”的完美体现。
        我国传统的写意画,总是有意无意地留很大的空白面积。这空白与山水、花鸟虫鱼浑然一体,正好比子期与伯牙,一弹《高山流水》,另一则志在高山流水——这山水是琴操,是实在,这空白,则就是高山流水之志,它广博而涵养地包容着这山水,仿佛正是这“空”,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莫名的惆怅。我国古典的文人诗歌,也是深得“空”之意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具体来说,我觉得唐人诗歌的“空”之意趣,是感性的“空”,诗人感动着事物,事物也同样感动着诗人。“行至水穷初,坐看云起时”,“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样的句子唐诗里随手可拈;而宋人诗歌“空”之意趣,在理性上,宋人们先入为主,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事物,而事物本身不一定感动着自己。“比似持云来寄我,何如君自作云来”,“海眼来阴冷,云根逗暗流”,“万壑无声海不波”。
        艺术或者就是人生,而人生也未尝不是 艺术。老庄“空”之概念,在生活中,或者比在艺术上更多。我们可以看到,《庄子·齐物论》里的那位隐几而坐、仰天而啸的南郭子綦,在楚国则成了屈灵均,他在洞庭湖的秋风与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在魏晋则成了陶靖节,他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寓形宇内”,“善万物之得时”。万千黔首,云云众生,这样外省内修的先贤今人,又岂在千万!
        外省内修,是自身修养,而“空”,进而成为一种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直接影响到了艺术、社会的交流。而艺术、社会又反作用于人生,此兴彼竭,周而复始。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到,老庄所谓“空”,实在不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这“空”体现出的广大的美,注意到它的人心中自然“悠然心会”。前人如此,我们面对宇宙人生,能否俯仰自得呢?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70(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