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
我国著名学者、书法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住在首都师范大学宿舍27号楼。欧阳先生的家,淡淡地飘着墨香。原来先生刚刚写完应邀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而作的新诗:“双肩担日月,一指正乾坤。画出康庄路,开通富国门。”作品还高悬在西墙上,东面墙一排书柜装着常用的工具书,南面一张书案,以随时挥笔抒情。
“现在是电脑时代了。人们写字的机会少了,写字更成为一门艺术。书法,作为中国的国粹,如何继承和发扬;书法,如何掌握时代的主线,写出思想性,等等等等,该研究的很多很多。”谈起书法的研究与发展,76岁的欧阳先生感慨万千。记者得知,1985年起,欧阳先生在首师大创立书法教育专业,1993年担任中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1998年又成为第一位书法博士后指导老师。
欧阳中石先生,1928年出生,山东泰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
[详细...]
-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
编者按采访沈鹏先生时,值周志高、郑哓华二位先生因教学事宜面请沈先生。大家谦谦落座,畅谈不拘。其中内容,对当今书坛具有引领书风、纠正时弊的作用,故撷集在此,以飨广大同仁,同时亦权当访约付如吧。
写沈鹏先生,是不可以将他的诗和书法分开来的。他的诗与书法就如同骨肉血脉、连理姻缘,彼此之间水乳交融,不可分离。关于这一点,他曾在诗里写到:
五色令人目眩昏,我从诗意悟书魂。
真情所寄斯为美,疑是穷途又一村。
与沈先生的交谈,开篇话题自然落在了今年上巳节在北京西山由中华诗词学会为他举办的诗词研讨会上。谈到上述感受时,沈先生说:我写书法,研究美术,又写诗词,朋友们说我从中找到了通感,我想这也是有的。
在沈先生的书作里,常常书写的是他自己的诗,他的一幅书法作品往往就是他的诗与书法的联璧之作。书中寓诗
[详细...]
- 沈鹏的校友情结
-
江苏江阴南菁中学是出人才的摇篮,其中“三鹏”更为盛名,他们是林鹏、沈鹏、曹鹏。10年前,我曾写过“指挥家曹鹏其人其事”,5年后,我又写了“与徐锡麟志同道合的林鹏”,今天,我再写有情有义的大书家沈鹏,这也许是5年一缘了。
沈鹏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原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也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均挂有他巨幅书法作品,他也曾获联合国和平艺术权威奖。我了解沈鹏得从林鹏说起。林鹏,上海南江人氏。他曾是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徐锡麟的密友,与“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秋瑾是革命的同党。徐锡麟曾托深谙化学、物理的林鹏自制炸药和操办枪支,准备借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际除掉恩铭。起事前,林鹏应命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光复军告示》等传单。不料,因叛徒告密,徐锡麟仓促起事而败,被剖腹取心。林鹏得知便化装登船奔逃日本。直至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林鹏才回到上海交通大
[详细...]
-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
李铎的书法艺术,陶古铸今,融会贯通而一枝独秀,在现代中国书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李铎自幼习书,上溯秦篆、魏碑和汉隶,及至颜、柳、欧阳、赵、二王等字帖,他把古人的用笔、结字、章法等艺术特点熟记于心,运用自如,从而形成了他博大沉雄、气势恢弘的艺术特色,在当代书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古人的神韵和笔意,更有他自己的面目,他的面目熔铸着古今书家,古今书家又促使他形成着自己的面目。两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观他的作品笔墨精巧、特色鲜明、魅力无穷、雅俗共赏,欣赏后能使人产生一种美的愉悦和高雅舒适的享受。
大家知道,一个书法家的创作风格定势成熟难度很大,而李铎的书法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先声夺人,这是他几十年来殚精竭虑的艰辛探索,不断寻绎修为的结果,由此而磨砺出一种不同于古人,又别于今人的风格面貌。清代杨守敬讲过“未有胸无点墨而成为书家者”。一个真
[详细...]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
中国人民热爱毛泽东,敬仰毛泽东,不仅因为以他为代表的一代伟人改变了中国,更重要的是,毛泽东用他的人格魅力和博大智慧,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座丰富的思想艺术宝库。毛泽东诗词和书法艺术,就是这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2009年8月,在重庆,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结识了专攻毛体的书法家黄选民先生,笔名黑子。黄选民先生自幼秉承家风,习诗词、书画,后专攻毛泽东诗词和书法艺术,人到中年,书法艺术始有小成。
展开黑子手书毛泽东诗词画卷,令人眼前一亮,激情奔放,那种久违了的亲近感和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黑子所书毛体,运笔自如流畅,用墨浓淡相宜,临其心而不泥其迹,得其精髓而不尽求貌似,把千古绝唱的诗词和大气超然的书法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将毛泽东诗词蕴含的哲理、博大、豪放,表现得淋漓尽致
[详细...]
- 在艺术的宫殿里自由穿行
-
2006年8月27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城楼举行丹青名家吴冠中历年捐赠作品汇展。作为吴冠中的多年老友,黄苗子及其夫人郁风作为嘉宾出席了展览。面色红润,皱纹很少,眼睛不大但非常有神,略有脱落的头发往后梳着,穿白色短袖衫,外套一件浅色马夹,黄苗子精神矍铄。相比而言,郁风则时尚些,一件深蓝底色织白花上衣、一条藕荷色长裙,最能显现韵味的则是她轻轻搭于颈间的一抹浅蓝丝巾,儒雅、端庄。两位老艺术家出众的艺术气质,如同清新芳香般,氲氤在空气里,直沁周围人的心田。
好了伤疤,就要忘了疼
人能苦中作乐,往往不仅是有快乐的天性,而是要有一双能看到未来的“眼睛”。人对未来没有了希望,不管是谁,都会深陷痛苦之中。这双“眼睛”,让人总能看到曙光,在幽暗时看到出路。
黄苗子和郁风在艺术
[详细...]
- 一流人物二流堂——黄苗子、郁风琐忆
-
黄苗子、郁风这对在文坛活跃了大半个世纪的“神仙侣”,如今一个高寿九十,一个也已度过米寿。他们年事虽高,身体尚健,偶有灾病,终是安然痊愈。在一些会议或活动中,时或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交往对象更多的是他们的老友。在那个圈子里,有他们的童年记忆,有他们的壮岁豪情,更有他们不老的思索和乐天的精神……
笔者这几年有幸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他们的一些聚会,现摭拾一二,以供广大读者一瞻他们的风采。
(一)
1999年10月20日。“二流堂”(注)的老朋友为“堂主”唐瑜祝米寿,岳父母高集、高汾嘱我写一副对子,我写了这么十四个字:
百岁风云千岁宴
一流人物二流堂
14个字我只有一半著作权,另一半属于黄苗子伯。这一点,我不敢掠美,已老老实实在边款上作了交代:“唐瑜伯
[详细...]
|
-
-
潜力艺术家
-
-
名家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