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河南 艺术 美术 书法 书画 展会活动

      深入传统 立足时代 稳步前行——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审侧记

      分享到:
      作者:李刚田来源:大河美术报2024-04-15 08:05:35

        陈守斌 《录邓石如书斋联语》 篆书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以下简称第十三届国展)的复评、终评工作于2024年2月25日至3月5日,在离北京市内近百公里的平谷金海湖畔进行。200余位评委、专家及工作人员经过了10天昼夜兼程、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圆满完成了评审任务。在座谈中,评委会主任孙晓云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展览,而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的确,这是书法事业的一项系统工程,从去年秋季十三届国展征稿启事的发出,到最后展出、出版以及理论研究跟进,历时约一年时间。国内外数万作者的积极参与与认真创作,中国书法家协会30多个团体会员单位的精心组织,山西、浙江、河南三个承办展区的努力筹备,使这项大工程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严密科学的评审工作

        第十三届国展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共同主办,设立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下设评审机构,评审机构包括审议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审读委员会、监审委员会和学术媒体观察团。审议委员会负责对评审结果进行审定,产生各书体入展及进京展作品名额,以及对评审工作的全程观察,在每轮投票前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合议。评审委员会负责按照评审流程开展评审工作;审读委员会负责对作品的文本与文字进行审读;监审委员会负责对政治方向和业务方向的全面监督,确保参与评审人员依纪依规评审;学术媒体观察团负责深入考察评审工作,撰写学术文章,并进行客观报道。审委会由协会领导、主席团成员及相关专家组成。评委会按照书体分成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篆刻、刻字7个评审组,各评审组的评审委员主体构成是各书体的专业委员会成员,评委都是在创作上曾获各种奖项、有专业影响力的优秀书法家。评委的整体构成,注意到了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兼容,评委不同审美取向的兼容及不同专长的兼容。

        为确保第十三届国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范评审工作行为,严肃评审工作纪律,特制定了严格的评审行为守则,每个评委都签下了承诺书。100余位评委,10天的评审工作过程中,未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可以说是风清气正。参与评审的各委员会委员,认真签下的承诺书,是用自己的人格做出保证,这是一种高度的觉悟与自律,但只有“自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严格的“他律”,就是用规则来限制评委。评审工作现场严格把控,没有工作证件的人员不准进入,进入场地的评委及工作人员要收缴手机,强化了保密措施。评审工作分书体进行,每个书体的评审区及评委是相互隔离的,评审工作指南手册第一页就开门见山地写道:“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各书体分区独立评审。除所属委员会职能需要外,请勿参与其他书体现场评审。”这将评委的活动范围规定在本书体评审区内,各书体评审独立进行,互不干扰,各书体评委之间互不交流,这种规定大大减少了评委“出轨”的可能性,评审工作要一轮轮投票,评委在每次投票前要召开合议会,每位评委充分表达意见,对候选作品不同风格形式等作出分析,并指出创作中的时风流弊。对评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从而规避投票中的偏差,通过合议交流,在评委相对取得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投票,投票时评委间不许交流,而且相互保证一定的距离,保证每个评委投票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可以说,第十三届国展的评审纪律是历届国展中最为严谨的。

        这次评审的工作,制定了严密科学的流程。为了使评审更加准确,采用了多轮投票的方式,一轮一轮地筛选,以保证把最优秀的作品选出来。另外在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革新,第十三届国展第一轮投票,采用在大屏幕上展示作品高清图片的方式,既可使每个评委都能见到全部作品,又能放大图片观察作品细节。在后期对原作的评审中,每件作品都贴上了独有的二维码,作品不显示编号,评委们用投票器扫二维码来决定作品的取舍上下,使作品的信息更加保密,评审工作更加快捷、准确。评委投票完成后把投票器交监委,由计算机计票统计,能迅速完成并避免了人工计票的误差。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评审工作中,使评审工作更加迅速、准确、保密。

        第十三届国展有许多新的改革措施,其中最重大的改革是在中国书协的指导下,将稿件的征集及初评交各团体会员进行。再一点是第十三届国展分三个展区展出,山西展区展出行书和草书,浙江展区展出篆书、篆刻与刻字,河南展区展出隶书和楷书。三个展区共展出作品约1000件,并从中选取优秀作品约300件在北京展出。

        中国书协在平谷组织的第十三届国展作品复评中,共收到各团体会员单位报送来的初评后非会员作品8389件,免初评中国书协会员作品8350件,港澳台及海外华人投稿181件。这种改革大大调动了各团体会员单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立足于基层,更深入广泛地组织发动第十三届国展的创作。分三个展区展出使展览的传播更加广泛。在上下联动中,使团体会员单位增强了对全国书法创作宏观认识及把握,从而提升了国展的创作质量。

        >>严谨细致的文本审读

        为保证展出作品文本、文字的正确无误,本届国展在第十二届国展审读工作的基础上,出台了新的举措,即审读委员与本书体的评审委员共同审读作品,提出问题,明辨是非正误,最终由本书体的评审委员通过独立投票决定作品的上下取舍。审读委员是以高校书法研究专家为主体,而评审委员是以优秀的书法家为主体,二者相结合,使参与审读者的知识结构更为多元,评判兼具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双重视角,使评审在突出文化性的同时,更贴近当代书法创作的实际。同时也使评审流程中各项工作无缝衔接,避免在审读的环节中评审委员闲置。实践证明这项改革举措是非常正确的,使审读工作更加务实高效,更加科学化。

        对文本的审读包括创作内容所用版本的核对,力求用最有权威的版本,及时发现指出作者的笔误及疏漏,还有对行文及语法的研读,不放过细节,有时几位专家在争议中逐渐使问题明晰而达成共识。还有一个文义是否优美、健康的问题,审读总的原则是既不放过明显错误,又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如对自作诗词格律问题,作者采用现代汉语四声新韵和历史上平水韵,采用允许、包容的立场。又如干支纪年的行文语法,在认真考察前人用语多样性的背景中,也采用包容的态度,一般不指为错误。

        对作品中的错字、别字、假借不妥的字认真审读、甄别研判。部分作者为求得作品的新奇以使形式动人,在选字、用字中猎奇求异,在历代流传的众多字形中,选怪异而不常见的字用,再加上随心所欲的夸张变形、增损易位的变化,其中篆刻、篆书、隶书中表现尤甚。一些作者古文字知识贫乏,犯了“因无知而无畏”低级错误。

        对书法创作用字来说,有时并非简单的、绝对的去确定正误,创作的不同书体、不同内容、不同的人都会影响到选字用字及判断正确的标准。书法创作用字既要尊重文字的规律,保持文字的正确性、可识性,又要以表现书法美为要,而字形之美是书法美的基本条件与重要组成部分,字形之美是选字用字另一条重要原则,所以对有争议的问题,非关键的问题一般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于文本审读、文字审读,总的原则是既要判明正确、决定取舍,又要柔性操作,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因艺而伤文,又不能因文而损艺,作品艺文兼备、相辅相成,在文与艺的相互支撑、相互兼容中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完美。但对具体的问题需要用心甄别、讨论,既要保持创作中文本与文字的严肃性,又不可因“刚性执法”而伤及作者忘我创作中的激情,不可因对文字、文本的过度审读伤及创作的“锐度”。

        >>评审发现的共性问题

        在第十三届国展的审读中,发现刻意的形式设计而无视文本、文义、文字的正确性表现较为明显,有些作者在正文后的题跋文字与正文毫无关联,文意不通,文笔低下,文字错误多发生在刻意设计的题跋中。对于形式美问题,当下创作一方面应有较强的形式意识,对形式美理性的追求是当代创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要在自然书写中表现书法内在的韵律节奏与外在的形式美,中国书法艺术最高的境界是本真与自然,这是中华美学精神对书法艺术的定位。所以设计性、制作性不可取代书法的自然书写性,对这二者把握,表现着创作中的思想深度与对技巧驾驭的能力。整体上看,这次展览的作品没有过分装饰的所谓“展览体”,对时风有所改变。

        在评审中发现一些形制大致相同,带有模仿古代经典碑帖具有设计制作痕迹的作品。这很可能是针对国展而举办的一些展前快速培训班或某些书法教育机构,在指导老师设计与示范下,由青年作者完成的作品。这种所谓的创作方式,其中蕴含着一种急功近利,甚至是投机取巧的心态。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与较强的辨识力。

        经过评委们一轮又一轮的投票遴选,整体看来确实是把最好的作品选出来了,作品表现着当代书法整体的创作水平、形式技法的特征及审美倾向。统览入选的近千件作品,体现了当代书法创作深入传统、立足当代、稳步前行的特点。与上届国展作品相比较,其间没有大的起伏变化,但可以看到一批书法新秀迅速成长,书法队伍在壮大,老作者仍保持着创作激情,不断探索出新。创作中表现出对传统经典的深入学习与深刻认识,技法与形式更加成熟与完美,创作中时风流弊及同质化现象明显弱化,入选作品的自然书写性加强,而刻意装饰与制作的风气渐渐减少,这都表明当代书法在稳步渐进。

        座谈中也有评委认为本届国展体现了对传统的进一步深入,而作品的表现性与时代感需要加强。这种看法是客观的。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国展的专业定位、参与作者群体以及国展的评审方式决定了其创作审美特征。国展作品突出表现着对经典的传承与时代精神的共性,这种共性又是由每件作品的个性共同构成的。当代书法创作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应与时代同频共振。但也不必刻意追所谓的“时代感”,“展览时代”的书法与“书斋时代”的书法自然会发生深刻的新变,每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处在这个时代的模铸之中,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既是主观的追求,又在客观规律的规定性之中。

        评审工作结束了,还有宣传报道、学术研究等许多工作要做,工作层面需要总结与研究,以第十三届国展为案例的当代书法创作的研究也要跟进。第十三届国展在当下是书坛的新闻,但终将成为历史,当代书法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并经得住历史的验证,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作者系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章有删减,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更多 艺术新闻
        1
      “闳约雅逸——陈少梅绘画风格及美学思想学术讲座...
        2
      “齐鲁墨韵——吴永福中国画巡回展”​在北京开幕
        3
      “致敬巨匠 艺为人生——周京新中国画作品展”在...
        4
      “伴山——山东青年美术作品邀请展”将在济南开展
        5
      李有杰——活山THE LIVING MOUNT...
        6
      “墨韵蝉鸣——王德成国画扇面展”将在青岛开展
        7
      “惟泓梦雪——陈伟虹 孟雪中国画作品展”将在日...
        8
      重庆广东联合举办当代中国画邀请展
        9
      “雄甲辰”与“雌甲辰”
        10
      时代需要中国画“四全”作者
        11
      源自书写和水墨的雕塑给雕塑界带来“异类”
        12
      专家谈上海市美协成立七十周年的历史经验
        13
      朱春林江西“寻芳”
        14
      第三届嘉德国际艺术图书展落幕
        15
      民国书衣:百年之前的装帧之美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39(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