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德兰画派
-
尼德兰一词来源于荷兰文Nederlanden, 意为“低地”。中世纪末期,作为一个地区概念,它并不仅指今荷兰,还包括今比利时、卢森堡一带。尼德兰美术,在美术史上通常被用来指从15世纪初到16世纪60年代尼德兰革命初期之间的美术,其含义与荷兰美术不同。
1420年后,尼德兰美术发展起来,自成一派,取得了其他国家所没有达到的成就。15世纪尼德兰艺术的发展中绘画方面的成就显得最为突出。
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地理位置优越,手工业、商业繁荣。与南方的意大利同为当时欧洲两个最先进的地区。尼德兰美术脱胎于中世纪哥特式艺术,又受意大利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达,使得画家受此影响而把目光转向世俗生活和周围环境。这使得尼德兰美术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初期绘画有比较浓郁的宗教气息,严肃、静穆、板滞。
[详细...]
- 尼德兰美术
-
中世纪的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优越,尼德兰很早就是欧洲西北部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因此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美术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由于雕刻作品现存极少,在15世纪尼德兰美术中绘画方面的成就便显得非常突出了。尼德兰画派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祭坛画与独幅木板画,因为尼德兰美术脱胎于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使得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有比较浓郁有宗教气息,总的绘画倾向是:严肃、静穆,人物形象不够生动自然。加、另一方面,尽管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传统的宗教题材,却由于画家对描写世俗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兴趣大大增长,作品中便不时体现出现实主义倾向。
罗伯特·康宾和扬·凡·埃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康宾长期在图尔奈工作,他的著名作品有《
[详细...]
- 奥地利画派
-
奥地利画派,有时简称维也纳幻想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维也纳美术学校的A.P.居特斯洛门下学习并开始创作的R.豪斯纳﹑W.胡特尔﹑A.勒姆登﹑E.富克斯,形成了一种新的表现样式--幻想现实主义。他们继承超现实主义传统,但始终选择具象的道路,通过华丽的色彩和精密的描绘技法,创造出文学性极强的绘画世界。总体上,他们显示出对意识下领域的强烈憧憬,以沉郁的幻想和启示录式的幻觉为特征。这个画派出现许多后继者,6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受到重视。
[详细...]
- 扬州八怪
-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均有所了解。面对现实生活,结合自身的遭际,产生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贫富不均面前,他们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常寄予深切同情,不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当时清王朝又正处在所谓“盛世”,其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出仕则期望能有所建树,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绝意宦途或归隐,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
[详细...]
- 徐熙画派
-
中国画流派之一。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徐熙。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黄、徐体异”时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又说:“徐熙江南处士”,“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此派多作粗笔浓墨,略施杂彩,而笔迹不稳,素有“落墨花”之称。参见“落墨”。
for (i=0;i
for (i=0;i
徐熙,五代南唐画家。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一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但可知其卒于宋灭南唐之前。他出身江南名
[详细...]
- 海上画派
-
海上画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43年),至廿世纪初期(1927年)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就区域性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属于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的多元性,包括商业的频繁已成为中国的活动特区,人民的生活也随着商业兴趣,而有更广泛的视野;就经济的发展,使之富裕的象征,甚至酬谢礼物,便落在精致文化的发展上;就文化特质来说,绘画创作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因此,自古虽也有卖画的记载,但文人大都以知音相赠,或停留在教书授徒,以求「束修」的供养,虽然先有郑板桥 等人,有类似职业性的主张外,真正以画为职业的事件,上海地区的繁荣,成为此风气的催发者。究其原因,当然是上海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包括了政治的涉入,被划入外国道商的港口;本身传统文化的承继,如扬州画派的存留,事实上商贾与仕绅交往之间,绘画
[详细...]
- 黄筌画派
-
黄筌(?~965),中国五代西蜀画家。字要叔,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主要活动在后蜀(925~965)时期。他17岁时即以画供奉前蜀后主王衍。后蜀先主孟知祥即位后,授他为翰林待诏,权翰林图画院事。后蜀后主孟昶时,赐金紫,加官衔为如京副使。供职西蜀画院,先后达40年之久,图画殿庭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纪。后蜀降宋之年(965),来到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即年病死,享年当在80岁以上。
黄筌在中国古代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13岁时就从刁光胤学画,善于综采诸家之长:鸟雀师刁光胤,山水师李升,龙水、松石、墨竹师孙位,皆能曲尽其妙。不但学力博赡,而且能自出新意,不蹈袭他人陈迹。特别是花鸟画方面,他能将刁光胤等的格法加以增损,故其成就远过其师。中国工笔花鸟画自唐代边鸾开始,就以下笔轻利,用色鲜明见长,黄筌正是沿着从边鸾到刁光胤
[详细...]
|
-
-
保真销售
-
-
名家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