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趣闻 >> 国内 文化 北京 伦敦 不带图

      从北京到伦敦的换章之旅

      分享到:
      来源:上海青年报2012-08-14 10:57:59
         伦敦奥运村的门口,有一群每日都来报到的徽章爱好者,在这条运动员、赞助商、媒体记者的必经之路上,他们摆摊设点,寻觅换取心仪的徽章。奥运会收官前一天,本报记者在这里驻扎了半日时光,和这些“徽章王”们一起日晒风吹、席地而坐。在数十人的“徽章王”大军中,中国面孔占据了1/3。每一枚徽章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徽章王”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缘起北京 8枚徽章换来闭幕式门票

          中国的徽章爱好者,绝大多数是从北京奥运会开始,陷入了疯狂迷恋的状态。

          27岁的小李来自广州,她和白发苍苍的美国大叔丹尼尔是一对搭档,其实小李连丹尼尔的年龄都不知道,他们只有在伦敦奥运村门口换徽章的时候,才一起摆摊,并肩战斗。

          4年前,小李来北京办事,碰巧到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的换章中心一游,她意外得到了这辈子的第一枚徽章,那是一枚并不怎么耀眼的赞助商章,却让她一下子对这小小的徽章着了迷。就在这个换章中心里,她认识了丹尼尔,并且相约4年后到伦敦一起换章。

          40岁的王舒爱上徽章,同样出自偶然。做茶叶生意的他,在北京奥运村旁边开了个茶馆,运动员、记者们来这里喝茶聊天,有时候就会把代表团和媒体的徽章送给王舒做小礼物,眼看着徽章越集越多,王舒发现了换章的乐趣。

          奥运徽章分为代表团章、媒体章、赞助商章、志愿者章和官方章这几个大类,王舒的收集主题是代表团章。如今,他已经收集了800多枚北京奥运会各代表团的徽章,除了在奥运会期间交换到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章,还有许多是后来通过电子邮件和欧美的国际章友换来的。毕竟,有的代表团只有两三个人,要碰上他们、并且成功换章的概率实在很小。

          在上海做生意的熊小锋,以前的徽章收藏大都是朋友们从悉尼、雅典奥运会带回来的,偶尔他也会去国外的购物网站上买徽章,三四美元一个。他很迷徽章收藏,迪士尼系列、NBA系列、美国职业棒球系列,展示的是不同的文化和设计。2008年之前,他在购买徽章上花了5000元。

          北京奥运会时,熊小锋来到奥林匹克公园,才突然发现,换章比买章要有意思多了!曾经有负责后勤服务的志愿者,用省下的汉堡从熊小锋这里换走喜欢的徽章。最神奇的是,熊小锋用一套8个的盐湖城冬奥会徽章,换到了一张奥运会闭幕式门票!坐在鸟巢里,享受着漫天焰火,熊小锋体会到了小小徽章所承载的梦想和价值……

          相聚上海 世博会徽章成人之美

          上海世博会之前,熊小锋在南京西路的地铁站里开起了世博特许专卖店,生意特别火爆,他说:“北京奥运会的特许商品卖了50多个亿,而上海世博会的特许商品销量将近400亿元!毕竟奥运会是坐在那里看比赛,世博会是游园活动,带来的商机不一样。”在世博特许商品里,徽章是一个很大的品类,这也令熊小锋这个“徽章控”更加如鱼得水。

          他去了不下50趟世博园!试运行阶段,熊小锋的牛仔帽、背包上都别着徽章,接受安检时,安保人员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让他进,当他把徽章文化和他们普及了一下,安保人员笑着说:“进去吧!不过……能不能送我一个徽章?”

          世博会刚开始的那几天,熊小锋主动找到场馆,想和他们换徽章,但场馆工作人员总是说“不换不换,送给你”,有时候一抓一大把,那时候,徽章的价值还没有被发现。直到世博会中期,才真正掀起了徽章交换的热潮,熊小锋终于不再孤独。

          王舒和北京的“徽章王”们,开始南下世博会“淘章”。王舒一共来了两次,5月的时候来了一个星期,从8月到10月又呆了足足3个月。在这3个多月的时间里,王舒一共收集了世博场馆章、志愿者章2000多枚,他把这些徽章都装裱进镜框里,挂在北京家中的墙壁上。王舒告诉记者:“世博会的国际收藏人群没有奥运会那么多,有一些局限性。”

          熊小锋最爱的一枚世博会章是中国馆的官方开幕徽章,他记得那天排队排了好久,那枚章是花了49元买的,“给我4900元也不会卖。”他还收集了许多国家馆、省市馆的徽章,“一枚徽章,一个故事,一段友谊”。英国馆的徽章发行数量很少,熊小锋曾经拥有过一枚,但是有个朋友特别喜欢,他集齐了欧洲片区的徽章,就少这一枚英国馆的,熊小锋成人之美,把这枚换给了他。

          伦敦重逢 风吹雨淋换章是苦差事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徽章爱好者的启蒙运动,那么上海世博会就是他们的热身赛,到了伦敦奥运会,他们终于到欧美“徽章王”的地盘上来战斗了!

          请了20多天假,小李背上一双肩包的徽章收藏,就从广州飞来了伦敦,很帅,是不是?在这里,她和美国大叔丹尼尔重逢了,他们俩把各自的收藏汇在一处,成了换章二人组。

          他们俩每天早晨8点到奥运村门口报到,晚上8点半天有点黑了才收摊。其实换章真是苦差事,站得脚都磨破了、腿都僵硬了,坐在地上又冰冰凉。伦敦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傍晚刮起风来经常冷得打哆嗦,下起雨又会淋个透心凉。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小李是中外“徽章王”中唯一的女性。小李也叫苦,但她没退缩。在她的收藏里,很多都是非常漂亮的卡通造型——粉红豹、皮卡丘、机器猫、米老鼠和奥运主题搭配得相得益彰。小李说,奥运会都快闭幕了,她还没有换到自己最想要的那一枚徽章——闪光的雨伞。如果真和那枚章没缘分,她就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伦敦了。

          相比小李独自一人,王舒和10名北京“徽章王”则是浩浩荡荡杀到了伦敦,这令一直控制市场的欧美“徽章王”很受震动。欧美的徽章王有很多都是丹尼尔这样的“骨灰级”,年纪50到70岁,换章历史往往穿越了七八届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也不错过,而中国的“徽章王”大都从20岁到40岁,是个年轻的群体,换章的历史也很短,大都是从北京奥运会才开始。

          7月18日,王舒就来到伦敦,计划残奥会结束才回去,这一趟的消费逼近8万元,但王舒觉得“挺值”,妻子和孩子也支持他的爱好。过去3个多星期,王舒已经换到了1000多枚徽章。王舒说,本来还有更多的北京章友想来伦敦,但是有两位机票都买好了,却因为单位不肯放人而没来成,他只能多换一些徽章回去和他们分享。

          对话

          徽章只换不卖

          你这个面包人徽章换我的熊猫徽章,换不换由你!

          这4个赞助商的章都给你,能换这个英国国旗的米老鼠徽章吗?

          好吧!换给你了!你今天都第4次来问了,问得我不好意思不换了!

          这个中国队的徽章卖给我吧!

          只换不卖,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开价。 

          上海故事

          78岁的陈鸿康老人是一位体育收藏迷,他收藏的赛事奖牌、徽章、纪念章、奖杯等共计约1.5万件,其中2000多件与奥运会相关。伦敦奥运会开赛以来,老人每天都会在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的家中接待众多参观者,向他们讲述奥运藏品背后的故事。

          陈鸿康的收藏史可追溯至1976年,当时在上海参加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瑞典队领队送给他一个赛事纪念钥匙圈,这份看似平常的小礼物让陈鸿康爱不释手,并从此迷上了体育收藏。他认为,“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在于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体育收藏正是从回味历史的角度诠释这一主题,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让更多人分享体育收藏的乐趣,陈鸿康2004年在家中办起了仅有14平方米的“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自己充当讲解员,义务讲述藏品故事及各类赛事的历史,宣传体育精神。

          围观

          一边发论文问卷一边换章

          研究生吴凡的徽章只有证件带上别的50枚,原来,他以前的300多枚徽章收藏都留在了国内,他在伦敦奥运会换章完全是“零起步”,短短几天也已经收获颇丰。

          吴凡的本科是在北京体育大学读的,他在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曾经担任志愿者,当时很多记者都把记者徽章送给他。后来,他又到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担任媒体服务经理,徽章收藏越来越多。

          而今,他到英国拉夫堡大学读硕士,从校园到伦敦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原本他来奥运村门口,是为了发放论文问卷的,主题是“志愿者激励”,结果看到有人换章,他就心动了,干脆一边发问卷,一边重操旧业换徽章,问卷发了150份,徽章也收集了50枚。

          在伦敦奥运会上,吴凡碰到了好几个以前在亚运会、大运会结识的记者,他说起了这样一件趣事:“来自印度、孟加拉国、阿联酋、韩国的记者还背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发的媒体双肩包,因为那个背包质量很好,而伦敦奥运会发的媒体双肩包,很多记者背了几天就破了!”

          见证一枚徽章卖出999加币

          和吴凡结伴换章的黄山,正在读本科。黄山小学毕业后就举家移民到加拿大温哥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时候,黄山是媒体中心的志愿者,他的收集主题是媒体章。

          伦敦奥运会初期,最热门的媒体章是CCTV的龙徽章,甚至创下过一个龙徽章交换18个其他徽章的纪录!不过,龙徽章很快就贬值了,黄山说:“中央电视台600多个工作人员每个人有8个龙徽章,总数实在太庞大了,所以现在已经没那么抢手了。”

          换徽章不仅能享受乐趣,有时候还能获利颇丰。黄山讲述了一段自己亲眼见证的故事,那是温哥华冬奥会的时候,一位加拿大冰球名将打进关键进球,他的球衣徽章立刻变得炙手可热,一位俄罗斯徽章爱好者居然花了999加币(相当于6394元人民币)买走了这枚徽章。

          身体不好最后一次换徽章

          和王舒一起来伦敦的“章友”,有位42岁的老黄,算是中国徽章收藏的先行者,他从1986年汉城亚运会的时候就爱上了色彩鲜艳、设计独特的徽章。不过,老黄的心脏不太好,长途飞行会不舒服,飞到伦敦已经很受罪,如果飞到里约热内卢估计更加吃不消。

          老黄告诉记者:“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到奥运会来换章了,机会难得,更珍惜。”

          贴士

          徽章交换“潜规则”

          你情我愿原则。小李给记者讲述了一件特别令她气愤的事,有一个中国女观众想拿央视的龙徽章来和她换NBC(美国广播公司)的花式徽章,小李不肯换,因为她已经有龙徽章了,结果那个女观众居然对着小李发火,还叫她的男同伴一起来指责小李。直到几天后,小李对这件事还没能释怀:“换章就是你情我愿,怎么能发脾气呢?”

          只换不卖原则。经常有路过的运动员或者观众为一枚心仪的徽章驻足,然后开口便问:“这个多少钱?”徽章爱好者的答案惊人地一致:“不卖的。”不过,徽章收藏不仅和热爱相关,也和利益相关,如果你为一枚徽章开出天价,也许“徽章王”是会割爱的。

          斗智斗勇原则。徽章交换是一种心理战,如果太直来直去往往欲速不达。有时候,你看中了对方的一枚徽章,你可以先点一枚对方收藏里自己不想要的来试探一下。

          成人之美原则。熊小锋说:“换章的精髓不在于拥有,而在于人与人交流的快乐。”于是,如果碰到有人特别执着、几次三番地追求你的一枚徽章,而你又可以忍受失去这枚徽章的心痛,那么不妨就成人之美吧!

          锲而不舍原则。与成人之美原则相对应,要想以诚意打动对方换章,就必须锲而不舍,一位加拿大发烧友说:“有很多徽章,今天看到之后,很可能这辈子就看不到了,只要有机会,我就会把自己喜欢的徽章想方设法换来,经常会有用几枚换一枚的情况。”

          数字

          奥运徽章(Olympic Pin),由奥运会组织成员、赞助商、媒体等发行,用于纪念、收藏和交换。若是没了徽章交换,奥运会就少了许多乐趣和活力。

          1896——最早的奥运徽章出现在1896年雅典奥运会。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运动员之间开始交换奥运徽章,奥运徽章交换逐渐成为奥运期间一项非常活跃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1.8亿——1988年汉城奥运会,世界各国制造的奥运徽章多达1.8亿枚。

          1500万——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官方特制了1500多种奥运徽章,共售出1500万枚,为这届拮据的奥运会筹集了数千万美元资金。

          3000——2000年悉尼奥运会发行的徽章多达3000余种。

          2012——伦敦奥运会官方发行了2012套徽章,价格从几英镑到几十英镑不等,有些徽章的发行量只有几千套甚至几百套,这样就是为了提高收藏价值。这届伦敦奥运会,虽然很难统计出总共有多少套奥运徽章发行,但预计在4000到5000种左右。有吉祥物文洛克的奥运徽章并不抢手,因为徽章爱好者觉得这个吉祥物“不可爱,有点像外星人”。

          数百万——收集限量版的奥运徽章在国际上被喻为“全民运动”,全球已有数百万人在从事奥运徽章的专业收藏、交换和交易,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奥运徽章的收藏市场,市场的中心在欧美,已经去世的前国际奥委会(微博)主席萨马兰奇就是一位奥运徽章发烧友。中国专业收藏、交换奥运徽章的人口很难统计,“徽章王”王舒提供给记者的数字是,像他这样狂热换章的大约有上百人。

          本版撰文 特派记者 张楠 伦敦报道

      更多 艺术趣闻
        1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2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3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4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5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6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7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8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9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10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11
      唐寅秒笔画名妓 不是风流是委屈
        12
      你所不知道的画家张大千
        13
      自杀九次的大画家徐渭
        14
      弘一法师诞辰134周年 黄永玉因偷花与其结下奇缘
        15
      毕加索14岁画技高超 达芬奇18岁已超越老师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85(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