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美术理论 >> 雕塑

      张得蒂的雕塑品格(作者:罗世平)

      分享到:
      2010-01-25 16:40:36

          了解张得蒂的人,都能从她的雕塑中感受到人格的力度,清纯平和的外表之下,透出精神的饱满和生命的实在来。这是在脱尽了矫饰与张扬之后直面人生和直指心灵的真实。那品格如同玉石之美德:温润恰和中,自有其不挠不折、澄明淳厚的秉性。若分析张得蒂雕塑的这般品格,一是人格的修炼;二是真美的追求;三有语言的体悟。
          张得蒂做雕塑家的路是大苦大涩的。1957年,她由中央美院雕塑研究班刚毕业不久,正欲展露才华的时候,一场波及全国的反右运动剥夺了她的政治生命,随之也剥夺了她从事雕塑的权力。在此后近二十年里,她多数时间是在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在农村,她耕田、收割、伐木、编筐……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回到城里,她不分冬夏地蹬着三轮车,运物送货,别人作雕塑,她只能和泥、打下手。本来就极为灵动的心和十分敏感的手当被泥土勾活之后,又不得不自我按捺下来,那份渴望雕塑的煎熬是远远强过体能的精神磨难。二十年中,张得蒂经受了如孟夫子所说的“劳其筋骨”、“苦其心智”的双重磨难。她认了这大苦大涩的磨难,而把磨难当作了意志和品格的修炼。手塑不能,则用心塑。在走出逆境之后,她对人生、对情感、对雕塑竟有了大彻与大悟。回观自己的这段经历,张得蒂自称:“这段经历使我在生活和精神上都融进了中国人民最真实、最质朴的感情,它不但磨炼了我的意志,也极大地影响我后来的整个艺术道路”。这是个“开大荒”的过程,或者说是在破石见玉。当石开玉显的那个时刻,艺术的品格中蕴含的是超越自身、朝向人类精神的亲和力。
          对人及人类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注,不仅是古典艺术的命题,更是当代艺术的命题。古往今来,东西方的大哲人、大艺术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围绕着人在作文章,或是讽刺调侃,或是赞美歌颂,或是理性建构。是文化的正统主流也好,是“嘻皮士”、 “电脑朋克”一类的“亚文化”也好,积极的方面总是在希图引人注意和改善人的生存状态。也许是大苦大涩的人生磨难,张得蒂对真的性情,美的事物有特殊的敏感,尤其是经过长期体察心会的蓄积,这敏感于真和美的心性中又增加了一份追求的自觉和执着。对此雕塑家有她自己的表述:“当我经历过苦难多磨的生活,体会过人间最丑恶或最美好、最冷酷或最温暖的情感之后,我再也无法对人生和世界作冷眼旁观,于是,我必须用我的心、我的手、我的艺术来表现和歌颂人类最真实、最具体的善良和美好。”凭了这份对纯真、对善良的敏感和珍爱,张得蒂在一位年轻女大夫的身上发现了善良和美好,于是倾注全部的的感情和心力,创作出《医生肖像》 (1962年)。二十年后,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的大理石雕塑《日日夜夜》(1982),是《医生肖像》的续作。大理石的晶莹质地,精细入微地表现出一位女护士送汤喂药的动人形象。七十年代中期,她到西藏体验生活,从藏族儿童顽皮的表情上看到了雪域民族的质朴和纯真,那挂在《小达娃》眉宇嘴角间的顽皮和友善,融入的是雕塑家对西藏生活的全部体验。从八十年代起,张得蒂又专注于人物肖像雕塑的创作。每塑一像,她必定会进入对象的精神世界作一番情感的体验。为诗人艾青塑像,她在写生之外,更多的时间是观察,交谈和读诗集;作丁玲塑像,她读《莎菲女士日记》竟至废寝忘食;塑孙敬修老人像,她也着迷如痴似地听老人为孩子们娓娓道来的故事……因此她塑的《诗人艾青》,眼神中专有一丝洞悉世态的忧虑; 《丁玲印象》则深印着莎菲女士反抗封建礼教的那股子心气;《歌唱家张权》形象间有如月亮般的明彻清纯。一切美好和真实都在体验中萌生,情感也在体验中得到升华,由这真情实感塑造的美,自然是看不到丝毫的矫饰和浮华。对于美的品格,中国人有自己掌握的尺度。平淡见天真之为美,天然去雕饰之为美,外气而内神之为美,走的是天地归一,内外整合,形神兼备的路子。品格的要素既是精神和情感的真切自然,同时又是外在形式的真切自然,东方艺术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品格的实现和完善。张得蒂在精神和情感的磨炼中感悟到这种品格的魅力,并在塑造中实现着这内外整合的美。有几件作品很能代表她的雕塑品格。

          《医生肖像》活现出东方女性温婉和圣洁的气质,形体简括,表情含蓄,参用的是古代菩萨的塑造语言。《宋庆龄像》显示出端庄高雅、自信自强的民族气派。体面归纳,圆雕与浮雕兼用,取法的是中国石狮造型的浑然和伟岸。荣获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的浮雕《东方的邀请》,有超越时空、超越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奇妙构思,东方的寓意和东方天国的神秘,给西方“雕塑王国”送去了一缕清新的风。但丁和他心中的恋人结伴在鼓乐合鸣、飞天环舞的佛国天堂。构图对称,形象简逸,灵感得自于龙门石窟云气升腾的佛龛。同样的塑但丁和贝亚特里齐, 《初次相会》表现出但丁童年的第一次情感波澜,受“生命之精灵”鼓舞的男孩,身形甫动,目光朝圣似地投向他心中的美神。外静内动与身心安宁的两个形体,是佛和罗汉造像语汇的活用。由此可见,张得蒂的雕塑是在追寻东方审美的品格风范,具体些说,是在佛教艺术中发掘民族雕塑语言传神达意的底蕴。
          张得蒂接受的原是欧洲古典式的雕塑训练,转而对中国古代雕塑发生兴趣,最初是受刘开渠、滑田友、曾竹韶等一代宗师的影响。先是迷恋于佛教雕塑的简洁和沉静,继之为佛教石窟、名刹寺院、喇嘛教圣地,“去作艺术的朝拜”。临摹、研究、体悟。她期望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有祖先艺术的血液”。她后来临缩复制深圳《锦绣中华》景点的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造台湾花莲县千手千眼菩萨像那么得心应手,已可见出她对传统雕塑的研究深度。祖先艺术的血液从雕刻《医生肖像》时起,已入涓涓细流注入了张得蒂的雕塑品格之中。多年以来,她就有这么个愿望,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将东、西方艺术融会贯通,风格鲜明。选择走这条路是很艰难的,而使她义无返顾走下去的另一原因是英国雕塑家Sockop的来访。这位雕塑家来中国,本是想找全新的东西,但在他看了中国同行的作品之后,很含蓄地说他“好像是回到了家”。这句话对张得蒂触动很大,西方人太熟悉自己的本土文化了,大概在这位英国雕塑家眼里,中国的雕塑还只是西方的影子。于是,张得蒂向传统要营养就变得更加自觉和全面,东方艺术的品格硬在她一刀一凿之下日见清晰和明朗起来。当《太极》中那位双臂抱团、气流鼓荡的老者脱石而出的那个时刻,张得蒂的审美心性中“祖先艺术的血液”已然贯通:雕塑之美在于外静而内动的神韵;在于生命意象的含蓄;在于言筒而意赅的单纯;在于透彻人之内外的整合。中国文化体验式的观照使张得蒂的艺术步入了一个新境界。1985年,东方的邀请》送展意大利,终于以独特的东方面貌令西方专家们折服。拉维纳“但丁中心”主席拉戈泽尼在第七届国际雕塑竞赛授奖仪式上对她说: “您的作品有鲜明的东方艺术特点,任何西方艺术家是绝对想象不到的,您使我们欣赏到了东方艺术”。
          确切地说,张得蒂的艺术是体验型的。因此她看重生活,雕塑中灌注的是生命的实在和鲜活。人性的善与感情的真在几经体察过后,化为艺术的美质,作了她雕塑品格的基调。走进这个天地,她让你平心静气地去体味净化的心灵,那个世界如东方琉璃光般澄明朗彻,一片清纯。

          (原载于《美术》1993年第8期)

      更多 美术理论
        1
      书画同源终将合流
        2
      刘玉来:书法的实用与艺术论
        3
      谈谈怎样画人物速写
        4
      俞兆平:论艺术的抽象
        5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6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7
      浅谈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
        8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9
      浅论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10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11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12
      谈素描情感——绘画教学之随想
        13
      浅论马克思主义与复合型美术人才培养
        14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15
      浅论素描艺术风格与现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建立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85(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