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管理处承办的“畅神——中国写意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以“畅神”为主题,张立辰、郭怡孮、姜宝林、王涛、程大利、郭石夫、吴悦石、龙瑞、汤立、赵建成、萧和、郭玫孮等百余位艺术家通过写意绘画这一独特形式,对当下中国画的创作面貌与发展状态进行深入思考与探讨。
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致欢迎辞,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安远远代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参展画家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福山主持。
周庆富表示,“畅神”不仅是艺术的境界,更是生命的境界。它要求艺术家以澄澈之心观照万物,以自由之笔抒写性灵。本次参展的100多位艺术家,从耄耋前辈到青年才俊,皆以饱满的笔墨诠释了这一主题,展现了写意精神在当代的多元表达。
吴为山表示,“写意”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密码,早已超越技法范畴,积淀为中华美学的基因图谱。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它以“似与不似之间”的东方智慧、“笔简意周”的视觉韵律和“心与物游”的精神超越,为当代人提供了抵御浮躁、回归本真的心灵港湾。
王平谈道,今天的展览,是当代创作实践与中华传统审美进行的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彰显出写意精神的历久弥新,且始终是照亮中国艺术前行的精神灯塔。
牛克诚表示,当前中国写意画的真正挑战不是来自工笔,而是来自AI技术。AI时代的写意危机,本质是工具理性与人文价值的冲突。但我们始终相信,技术永远不能代替画家“以写我心”的精神投入,算法也不能解码作品承载的历史温度与文化底蕴。
何亚文在致辞中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画创作缺少写意精神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更有效地激活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