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建筑 艺术 美术 设计 综合新闻

      ​以“容·智慧”回应未来城市建筑转型

      分享到:
      作者:李亦奕来源:中国文化报2025-06-15 09:34:13

        展览现场   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团队供图


        第十九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

        以“容·智慧”回应未来城市建筑转型

        近日,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在威尼斯军械库及处女花园开幕。本届中国馆展览以“容·智慧”为主题,由在国际建筑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策划,12位(组)建筑师通过展出以良渚文明、敦煌石窟、北京中轴线、立交城市、更新城市、未来城市为主题的10件(套)展品,探讨在工业文明向智能时代转型的今天,中国建筑师如何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汲取智慧,并以“智慧”的理念回应材料更新、城市建设与景观再造的全球性议题。

        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以“智能、自然、人工、集体”为主题,邀请人们探索建筑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威尼斯市副市长马西米利亚诺·德·马丁在开幕致辞时谈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不仅影响着今天和未来的建筑本身,也影响着那些解读建筑、设计建筑的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这是一场关于适应与协调的持续实践。中国馆主办的‘容·智慧’展览,邀请我们深入思考可持续性、技术与资本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对自然与人之间长期存在、持续并具有韧性的关系的深刻认识。”

        在展览现场,不乏令人瞩目的中国案例,如建筑师张永和率领的非常建筑与唯品会公益联合呈现的“塱头实验”讲述了一个岭南古村蝶变新生的故事。塱头村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广州仅有的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21年起,相关团队针对古村落进行了保护修缮,通过建设春阳台艺文中心、和春住文化乡墅、太阳永照积墨楼古村常展、心画中国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塱那头草地、市集商铺等多元文化业态,着力让文化在乡村迸发出真正的生命力。在展览中,除了模型和影片的诉说外,这一项目还呈现了艺术家温秋雯创作的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塱头鱼灯,并带到威尼斯的贡多拉船上进行巡游。

        OPEN建筑事务所呈现的影像装置项目《自然三部曲》,聚焦该建筑事务所近年来完成的三个建筑作品:UCCA沙丘美术馆、山谷音乐厅、时光塔。这三座建筑虽各自回应自身独特的语境,却有着共同的建筑理念:对自然的敬畏、在严苛环境中的耐候,以及对天体循环的呼应。它们都致力于捕捉无形的能量,并给人带来触动内心的体验,帮助人们重新发现自己与生俱来的感知力,在日益被科技割裂的现实世界中重拾归属感。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然’并不只是今天普遍理解的自然材料和技术,或者是‘环境友好’,而是一种天人相融的世界观,认为人与天地宇宙万物实际上是一体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自然万物也因此有了人类的生命、情感和智慧。”策展人马岩松表示,中国馆希望通过建筑语言重新诠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探讨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如何在技术主导的现代社会中延续。这不仅是对总主题的回应,更试图为全球建筑界提供一种来自中国的解决方案。

        展厅中,一个载有良渚遗址模型的大罗盘,以礼乐器为灵感,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设计了这座“会发声的考古时钟”——《良渚十二律》。罗盘上的12组声音装置,对应12组礼乐主题;12组影像装置记录下12处与良渚相关的遗址、文化机构和建筑空间周边的声音,在古今回响中揭示文明的韧性和整体性。

        沙丘研究所的影像作品《北京中轴线的春天》充满着烟火气息。该作品是在北京中轴线上选取景山、钟鼓楼、前门等节点,采用前沿科技手段,让它们呈现出“当代山水”之感。虚拟又真实的视听感受,让观者瞬间从威尼斯穿越到北京,创作者旨在通过这件作品,诠释人与历史、城市、自然的情感连接。

        “城市更新”是近些年的热点话题。众建筑团队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龙瀛课题组合作,给出了自己的解法——“插件家”, 重新构想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全新图景。这是一种可预装的轻质模块化空间建造体系,可以适配老旧建筑、闲置工厂等各种环境,以省时省力的方式,帮助老建筑重获新生。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PILLS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王子耕受邀创作的装置作品《苍穹》,是一件巨大而晶莹的绿色藻井装置,在展厅中缓缓旋转。建筑师以中国城市化进程为时代背景,选取中国建设现场无处不在的绿色防护网为主材,融合非遗竹编工艺,构建起一座当代“藻井”。并通过圈层旋转形成动态叙事,以故事性的手法促使人们在仰望之中思考: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精神空间应如何构建……

        在王子耕看来,今年中国馆的两个关键词——容和智慧,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精神信念,恰恰是这种共存,促进了知识的迭代,社会的进步。“希望观众通过此次展出的作品,重新思考习以为常的环境与传统,重新界定建筑这门古老学科的边界。”他说。

        综观展厅,可以看到这些作品背后的12位(组)跨学科参展人,除了建筑师,还有灯光师、音乐家、科学家、植物学家等,分别来自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科技创新企业、社交媒体等。“在参展作者选择上,我特意向年轻建筑师倾斜。他们多具有全球化视野,作品更具开放性、互动性。”马岩松说,这些作品的联合呈现,将是一个不断被看见、被讨论的变革进程,让大家看到青年建筑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和立足现代及未来的解题思路,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延展的不同可能性,并以此回应未来城市建筑转型。 

      更多 艺术新闻
        1
      汕尾市美术家协会:以丹青妙笔绘就新时代山海华章
        2
      哥伦比亚国宝级艺术家80余件作品亮相广东
        3
      76件明清扇面山水珍品在广西南宁展出
        4
      百余幅手绘丝路文物“画像”兰州展出
        5
      南越王博物院展出300余件(套)文物
        6
      两岸青年书画会友 常州笔墨架起两岸“连心桥”
        7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陕西特展开幕
        8
      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正式启动征集
        9
      以“字”育人: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模式的思考
        10
      博物馆文化传承现状及策略分析
        11
      “重生——李晓柱作品展”在罗马安德森博物馆举办
        12
      学院星空——馆校共建座谈会”在济南市美术馆圆满举行
        13
      艺术家的思考不只是回望,重要的是发现与推进
        14
      “无人之境——田卫平绘画作品展”将在岭南美术馆开展
        15
      暑期,去博物馆“充电”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53(s)   13 queries